精品是市場的最終選擇
——關毅先生訪談
關毅,現任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北京市工商聯收藏品行業商會副會長,北京世紀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術研究院院長,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古舊文物家具修復研究工作室項目負責人,太和木作古典家具創始人。
“我喜歡不斷嘗試,盡可能接近完美”
從莫斯科大學的戲劇學習到經營工藝美術店,到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古舊文物家具修復,再到創辦太和木作,關毅先生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他將數十年對藝術的感悟融入古典家具的修復與制作之中,實現著每一件家具的審美理想。
“我之前的藝術學習經歷,對今天從事藝術門類,包括藝術品投資、文物家具修復和精品古典家具制作,起到了很好的幫助。多年的藝術學習使我積累了理論基礎,之后又通過20年的社會經驗形成了個人的審美情趣、藝術取向和價值觀,這對我走進收藏領域,進入紅木家具的生產、制造、修復起到了關鍵的基礎工作。今后,我還會長期從事藝術的研究和修復。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喜歡不斷嘗試,盡可能接近完美。”
“太和木作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品牌,能得到社會認可是我最關注的。”
太和木作是關毅先生創辦的明清古典家具品牌,相對于其他古典家具而言,人們很少在媒體上看到關于它的宣傳,談及此處,關毅先生笑談自己對于商業營銷的陌生,坦言自己更像一個文化人,相對于品牌宣傳,他更看重的如何做好手里的工作,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愛,或許才是太和木作這樣一個低調卻底蘊十足的古典家具品牌存在的意義。
“我現在從事的是默默無聞的工作,比如說從事古老的乾隆時代的家具維修工作,本身不需要張揚,我不太喜歡惹人關注,而是喜歡潛心的做一些基礎的研究,過多的宣傳會影響心境,無法安靜地從事研究工作。我喜歡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會忽略一些商業上的運作。太和木作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品牌,經營模式也不是以銷售家具為主,而是通過銷售完成對理論的實踐,能夠得到社會認可是我最關注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也算是一個文化人,不是特別會做生意,對經濟的敏感度比較低,對于創造一種工業化的模式不是特別認可。”
“古典家具是藝術品、收藏品,如同古琴,是可以觸及人的靈魂的。”
每個人對于古典家具都有自己的定位,在關毅先生眼里,他認為古典家具是與古琴一樣的藝術形式,是一種以紅木為載體的藝術表達。通過古典家具,得到自我精神上的陶醉,正是每一個熱愛古典家具的人最為心動的。
“我將太和木作稱為‘作坊’,因為它不是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而是手工的、小批量的,我希望每一件太和木作的家具都是精美的藝術品。古典家具應該是藝術品、收藏品,而不是單純供人使用的器物,它要供少數人欣賞,是象牙塔的頂層,要有較高的藝術品味。從藝術門類上看,古典家具更像古琴,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自娛自樂,是雅酌人生的享受。古琴雖然發聲很小,但它的藝術卻可以和宇宙溝通,可以觸及人的靈魂。我喜歡撫琴,撫琴的時候并不是為了演奏給別人聽,而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懷。撫琴、飲茶和看書是我平時的三大愛好。現在我將太和木作作為我的書房,希望將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用紅木這種載體固化下來。”
“2010年12月經我們修復的故宮古典家具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這是我一生中值得驕傲的事情。”
中國古典家具一直在國際藝術品領域擁有極高的地位,世界知名博物館中都藏有明清時期的古典家具,近年來隨著古舊家具修復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明清家具得以重新進入大眾視野,而大規模的古舊宮廷家具展覽,無疑推動了中國古典家具藝術的傳播。
“2010年9月,中國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古典家具與內裝修設計展’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12月,又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這是故宮乾隆花園文物在保護修復之后的首次全球亮相,這也是近300年的時間里,故宮館藏家具首次赴美展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是中國文化史上值得紀念的事件。這些家具是我們在08、09年中修復的,由世紀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術研究院的高級技師完成的,這是我一生中,為社會和國家做的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我人生永遠的主題就是精品,古典家具市場最終的選擇也是如此。”
在古典家具熱的推動下,國內涌現出許多古典家具制造企業,紛雜的市場現象背后,行業的整體走向成為許多業內人士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什么樣的家具才能流傳百世,什么樣的企業才能發展生存,作為從事古典家具研究、修復和制造工作的關毅先生,對此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我人生的主題就是精品:人生需要完美,人要活得精致。因此,我對紅木行業發展方向的概括也是精品,只有精品才能在市場的最終選擇中立于不敗之地。不論市場價格的漲與跌,唯有精品才是永恒的,是金子就會發光,雖然有時候它的光芒會被遮蓋,但是金子永遠是金子,石頭永遠是石頭,能夠流傳幾百年的都是精品。就像現在的藝術品投資,拍賣會上屢創新高的都是大師的作品,是精品中的精品,而那些平庸的、低劣的,甚至是假冒偽劣的作品,即使存放了幾百年、幾千年也仍然是低俗的,仍舊不值一文。”
“我一再的呼吁就是精品。我們這個時代太缺乏精品了,人比較浮躁,藝術的創造力在減退,商業化日趨嚴重,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們獲得速度和效率的同時,喪失了個性化的追求,過分地強調千篇一律。為了制造一夜暴富的效應,在很多方面都變得急功近利,過度的土地開發和資源浪費,以損害未來的利益來實現眼前的短期效益,這些都是近視的。紅木行業也是如此,有些人掌握了很多資源,但并沒有讓它展現出最崇高的價值,這是對紅木資源的浪費,這種浪費讓人心痛。”
“市場需要規范和品牌。”
伴隨紅木家具行業的迅猛發展,一些問題也漸漸進入公眾視野,用料能否保真?榫卯工藝是否到位?木材烘干是否合格?所有這些問題困擾著古典家具愛好者,也成為制約紅木行業發展的瓶頸。
“市場需要規范和品牌。一個紅木家具品牌是由用料、工藝、品質等多個元素構成的,是經過多年的時間沖刷形成的。品牌并不是一夜之間橫空出世的,不是單靠宣傳就能實現的。優秀的古典家具品牌要有過硬的技術人才,要有獨立設計和創新的能力,更需要誠實、嚴謹的態度。而一個行業的規范,則要依靠市場發展規律,古典家具制作非常復雜多樣,從工藝到器型,都是多變的,很難用一些條文強制執行。”
“我們強調古老和現代的結合,讓古典家具在當代獲得生命力。”
今天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許多先進的機械和技術被發明出來,而作為傳統的古典家具制造工藝,哪些需要傳承?哪些又可以借用現代的科技手段?
“以前古典家具制造都是手工的,而現在我們有了一些專業的工具和更好的技術,如先進的木材烘干工具和技法,這些意大利、德國的技術非常先進,相對我們古代主要依靠長時間存放的方法是一種進步,是時代發展的選擇。而在修復和制作古典家具的技法上,我們則要最大限度的保留歷史風范,畢竟有些東西如果采用現代工藝,是無法實現的。近些年,我們恢復了鰾膠、挫草和很多失傳的榫卯結構,讓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的語境下重現光芒。”
《紅木視界》:您認為2010年紅木家具市場發展怎樣?是否與您之前的預期一致?
關毅先生:基本一致。結合社會大勢,相信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上,紅木家具行業肯定會有一個春天。
《紅木視界》:您對2011年紅木行業的整體市場預期是怎樣的?木材和家具價格是否還會持續走高?
關毅先生:這是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的。但就紅木行業來說,除去通脹和經濟發展的因素,木材的投資價值也會越來越強勁。紅木資源是地球的稀有資源,木材和資源的保護是各國的熱門話題,今后木材資源會越來越緊張。紅木的價值取決于資源上的存世量,資源越少,它的價值就會更加凸顯。市場的發展趨勢不是看一時,而要從長遠的走向上進行觀察,紅木資源的儲備是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巨大瓶頸,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資源日益枯竭,價值也會不斷升高。這是一個長期的概念,我認為只要全球的政治經濟形式是向上的,紅木木材和紅木家具的價格也會一直向上發展。
《紅木視界》:請您對2011年的紅木行業發展用幾個關鍵詞進行概括。
關毅先生:我覺得就是兩個字:精品。還是精品。
不論未來市場發展怎樣,唯有精品才能升值,唯有做精品才能生存。
《紅木視界》: 2011年對于紅木家具制造企業來說將面臨哪些挑戰?又有哪些機遇?
關毅先生:我始終強調“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新的一年肯定會出現新有的機遇和挑戰,這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叫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所謂危機就是 “危”和“機”并存。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們雖然面臨挑戰,但也逢低吸納了大批優良木材,借機引入了許多優秀人才,08、09年的市場低迷時期,也正是我們招兵買馬、囤積材料的大好時機。如果紅木市場一直這么熱,我們可能沒有更多機會吸引這些優秀人才,我們在前兩年的市場大潮中淘到了人才、技術,甚至低價購買了一些國外的技術,吸引了大批的設計人才、專業修復人才、老技師和老師傅,所以金融危機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而言就是特別好的機遇。每一次挑戰都蘊含著機遇,但要需要企業提前做好準備。
《紅木視界》:由于國內通脹壓力明顯,以及投資渠道狹窄,許多人將投資眼光集中到古典家具行業上,您認為2011年,作為投資進入時機如何?
關毅先生:我覺得任何時候都是進入的時機,但還是一個原則,就是精品,因為只有精品才有投資的價值,就像藝術品一樣。我不建議非專業人士的消費者進行木材的囤積。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專業知識,如果貿然進入就會被誤導,每個行業都是專業人士賺非專業人士的錢。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紅木視界》:您對消費者購買、投資紅木家具有哪些建議?
關毅先生:多觀察,多比較,價格不是主要因素,就像買汽車,有很多檔次和型號,關鍵是需要哪一類,要看自身的實力。再有要懂得藝術的品鑒,要從材、型、藝三方面入手,而不能只看材料,相同品級、相同等級的東西再去搞性價比。買幾本關于紅木家具的書,進行簡單的知識普及。最好有專業人士提供指導,要多看博物館,到博物館里練自己的眼力。然后再進入一些品牌優秀的企業購買,不失為簡潔有效的方法。作為消費者要摒棄占便宜、撿漏的思想,不占便宜才不會吃虧,非要用幾萬塊錢買100萬的東西,那肯定要吃虧的。
《紅木視界》:太和木作在2011年有哪些新的計劃?將有哪些新的精品問世?
關毅先生:2011年我們將按照故宮館藏,繼續復制10款左右具有清乾隆時期典型風格的宮廷紫檀家具器物。這些器物常年封存在故宮之中,是在市場上和其他家具圖系上都看不到的,300年來從未披露過,都是絕品。其實,故宮館存的古舊家具有7700件,而目前已經披露的不足350件。我希望將自己的一生致力于中國古典家具的修復,但是有許多家具修復之后還是會繼續深藏宮中,沒有機會對外開放。于是,我希望通過實踐將它復制出來,哪怕每款只做一件,但能夠留給后人,能夠讓更多人欣賞、撫摸和品評,不論批評,抑或贊美,只要能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些古典家具,這就是我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