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用10年時間建造了乾隆花園,時隔227年后,公元2008年太和木作用10年時間完美修復了
乾隆花園內檐裝修與文物家具,勘稱現代修復世界文化遺產的奇跡!乾隆花園計劃在2020年紫禁城落成600年
之際向公眾開放!
《上新了·故宮》
“上新了故宮”。近期北京電視臺推出的新節目上新了故宮。為您揭開了乾隆的秘密花園。大多數人觀看到了乾
隆花園修復后的美麗,可是您知道花園違背修復之前的模樣么?讓太和木作帶您一起了解故宮乾隆花園的前世
今生!
太和木作 英國亨利·查爾斯王子盛贊太和木作
符望閣位于寧壽宮花園第四進院落,為該院的主體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慶七年(1802年)
修,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符望閣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宮花園的延春閣。平面呈方形,外觀兩層,內實三
層,四角攢尖頂。藍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余鋪黃色琉璃瓦。于公元二零零八年被太和木作修復。
符望閣室內廊道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關毅先生在雙面鐘前▲
2018年修復后的雙面鐘▲
清乾隆·紫檀雕龍彩繪五屏風式大多寶格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
2018年修復后▲
符望閣雙面鐘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
2018年修復后▲
符望閣龍榻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
2018年修復后▲
竹香館位于北京寧壽宮花園符望閣的西北,西倚宮墻,面東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宮花園碧
琳館而建。竹香館上下兩層,主樓三間,兩側耳樓各一間。耳樓兩端又連斜廊,北通倦勤齋,南接玉粹軒。主
樓為歇山卷棚頂,黃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余鋪綠色琉璃瓦。于公元二零零八年被太和木作修復。
紫檀木雕花方桌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
2018年修復后▲
內部結構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
2018修復后▲
竹香館紫檀雕松竹梅花紋寶座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年修復前▲
2018修復后▲
位于北京寧壽宮花園第四進院落,西倚宮墻,東與符望閣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宮花園凝暉堂而建。于公
元二零零八年被太和木作修復。
紫檀雕松竹梅花紋屏風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修復前 2018修復后
關總在修復文物現場:
三友軒位于寧壽宮花園第三進院落東南角上,座北面南,三開間式小軒。軒明間槅扇4扇,中間兩扇為門,檐下
掛匾“三友軒”,兩次間為燈籠錦支摘窗。軒內以松、竹、梅歲寒三友為裝修題材。于公元二零零八年被太和
木作修復。
窗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修復前 2018修復后
樓梯修復前后對比圖:
2008修復前▲
2018修復后▲
紫擅攢竹嵌玉石七屏式寶座-崇慶皇太后(甄嬛)之御用寶座
2018修復后▲
該寶座是乾隆送給其生母崇慶皇太后的生日禮物
2008修復前▲
修復細節:
更多細節資料:
太和木作關毅修復乾隆皇帝生母崇慶皇太后御用寶座屏風
更多修復后細節圖:關毅先生在小戲園視察修復后成果▲
養和精舍等的文物修復前后對比圖片:
2008年修復前 2018年修復后
2018年修復后:
關毅先生在修復現場
修復期間細節圖:
修復工作是漫長而精細的工作,整整10年時間的修復工作,太和木作始終如一。對待修復工作從未出現過一絲
懈怠,乾隆花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經過了大量的數據對比,驗證,考察與總價。我們不僅修復了乾隆花園,也整
理厚厚的一份珍貴修復資料,被永久留存于故宮之中。為以后的修復工作,提供參考與協助。
修復工作需要長久的耐力與創新的技術。它不等同于建造。建造一個東西需要匠人偉大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
修復一個有歷史沉淀的文物卻需要匠人無與倫比的耐心與獨一無二的手藝,需要技藝高超的匠人用其畢生所學
之精華,方可完美的修復皇家的歷史文物。
中國的匠人從歷史之中一代代的總結著經驗,一代代的傳承至今。我們不曾知道當年乾隆花園的設計者,建造
者。也不曾知曉清朝造辦處一位位能工巧匠的名字。但是他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依舊在今天大飽我們的眼福。
太和木作,我們就是太和殿前的小作坊,我們修復皇宮的家具,從未曾想過多年后會有人記得我們。我們只為
了這些傳世之作未曾泯滅在我們這一代中,我們希望這些名作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使我們的子孫后代依舊有源
自于祖輩的歷史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