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滿酸枝卷草紋,
皇宮圈椅典藏珍;
手扶委婉通達順,
背靠彌堅精氣神。
2014APEC會議期間,頤和園聽鸝館陳設的太和木作皇宮椅(場景)
椅圈五接,扣合嚴謹,接續柔美,渾然天成,故扶手曲致,一弧婉轉,若虹霓跨江,蔚成大觀。背部三接,上部透雕卷草紋,居中一段潔素,尾接倒蝠壺門亮腳,且有透雕卷草紋角牙,并附上下右右,草木相生,自然通幽。座面落堂做,冰盤沿線腳,面下連束腰,束腰下膨牙鼓腿,溫厚內斂,陽線交圈,圓滿溫融。馬蹄內翻,下承托泥,并墊龜足,以杜浸腐。
圈椅,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由交椅發展而來。從它弧彎的搭腦可以看出,圈椅亦有唐代月牙凳的身影,是交椅、月牙凳與憑幾的結合體。經宋至明隆慶、萬歷年間,圈椅已基本定型。由清雍正時期的內務府造辦處廣木作研制的皇宮圈椅,將卷草紋用于圈椅,使圈椅又多了一種款式。其做工和用料都特別講究,是雍正時期“內廷宮造式樣”務必“精細秀雅”的經典之作。
打造一把經典的清式皇宮圈椅,講究“型材藝韻”,也就是造型、選材、工藝和韻味。我們不妨從這四點入手,來了解皇宮椅的誕生過程。
打造一把經典的清式皇宮圈椅,講究“型材藝韻”,也就是造型、選材、工藝和韻味。我們不妨從這四點入手,來了解皇宮椅的誕生過程。
確定了木材,接下來就是開料解板。根據需要開出椅子各個部位的板料,然后進行烘干處理,充分干燥,以防成品后開裂變形。開好的板料需要放置兩到三個月,以確保木性穩定。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選料,芯料和靠近外皮的料不能用。芯料密度不實抽漲大,皮料棕眼粗大,紋理不好看,都達不到制作皇宮椅的用材標準。開料解板之后便是下料開方,也就是精準下料。大邊、抹頭、腿棖、牙板是椅子主要用料。料下好后,開始精加工,首先涉及到榫卯結構。
皇宮椅的榫卯大部分都是看不見的,除了椅圈使用的楔釘榫,楔釘榫的榫和卯非常嚴謹,只要楔形榫不退,整個椅圈左右前后都會紋絲不動,非常牢固。這個過程包括雕工,線條是否流暢,刀痕是否明顯,都是判斷雕工好壞的標準。皇宮椅的雕工主要體現在扶手和靠背板亮腳,雕花的邊緣要求做到圓潤自然,圖案活潑生動。
各個部件精加工完畢,接下來進行修邊和刮磨。雖然說現代加工機械省了不少物力人工,但打磨的效果卻絲毫不差。不管純手工制作還是有高科技設備輔助,皇宮椅由歷史傳承而來的意境和神韻依賴于對造型比例的把控。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懈怠。構件打磨完畢后進行組裝。構件的安裝具有嚴格和科學的順序。椅子成型后,需要進一步刮磨,最后進行燙蠟。明火燙蠟可以使家具最快的裹上一層包漿,讓家具表面達到一種溫潤通透的效果。這樣,一把精美典雅皇宮椅最終打造完成。
太和木作·APEC精品紫檀皇宮椅
主講者
關毅
字道遠,號理成居士。滿族鑲黃旗人。文物鑒賞家,收藏家,宮廷家具修復專家,現任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筑園林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北京家居協會紅木委員會 常務副會長,北京世紀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術研究院院長,太和木作創辦人,北京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古舊文物家具修復研究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