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毅先生是太和木作的創始人、亦是宮廷家具修復專家。2008年4月,在新一輪木器修復熱潮中,時任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園林委員會副秘書長的關毅,入選為宮廷木器修復專家。7年來,他為宮廷的木器修復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涉及的名貴木材眾多,紫檀、黃花梨、沉香木、酸枝木等一應俱全。
1月27日,關毅先生勘察了故宮博物院符望閣紫檀木修復情況。符望閣位于寧壽宮花園(乾隆花園)第四進院落,為該院的主體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慶七年(1802年)修,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
符望閣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宮花園的延春閣。平面呈方形,外觀兩層,內實三層,四角攢尖頂。藍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余鋪黃色琉璃瓦。符望閣的室內裝修頗具特色,以各種不同類型的裝修巧妙地分隔空間,穿門越檻之際,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迷樓”之稱。室內裝修制作精美,又以珍貴木材、金、玉、琺瑯等鑲嵌裝飾,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符望閣第一層各種落地罩、槅扇門窗、板墻等縱橫間隔成很多房間,兩層之間有一層夾層,第二層陳設多寶格屏風、寶座、寶案等都以珍貴木材紫檀、金絲楠制成。
什么是文物?現在所謂的文物概念是根據《中國文物法》中規定:凡具備歷史、科學、藝術、紀念等價值的文化遺跡、遺物均屬文物。
文物分為不可移動和可移動兩大類,其中家具就是可移動文物的一種。文物家具的修復要按照文物修復基本原則進行,修復器物的結果要保持原型制、原工藝和原材質、可在修復性等。文物家具的修復步驟,比如勘察、記錄和修復方法以及修復后的藏品環境等。
文物家具修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清除文物標本上的一切附著物,二是修補文物上的殘缺部分,其目的是恢復藏品本來面貌,防止附著有害物繼續危害文物。
此寶座位于符望閣二層多寶格屏風前方,為七屏風式紫檀木制,靠背與扶手上方雕云龍紋帽子,靠背板和扶手內側浮雕松鹿山石圖,取其(長壽)之吉祥意義,外側浮雕蝴蝶蘭花紋,清新淡雅。座面下有束腰,牙條雕拐子紋洼膛肚,鼓腿彭牙卷云足,坐在托泥上,托泥下有拱式龜足。足踏紫檀木制,四邊攢框,中嵌面板。面下有束腰,牙條雕拐子紋洼膛肚,直腿雕回紋足,四邊牙和腿外側起陽線。因年久失修,多出斷裂開鋒,整體塵土污垢嚴重,收縮變形等。
在修復寶座前應先調研記錄,首先對其拍照錄像,記錄其原態比例尺寸、損害程度,對器型、紋飾和材質依次反復研究。污垢對器物的損害程度以及何種物質做出研究結果,對破損物件的部位進行測量記錄以及修復方法等,然后進行各傳統工藝的處理。記錄后清塵除垢是修復過程的第一步,比如要用一些軟毛刷、橡膠皮氣吹等。因根據物件不同損害程度來進行修復,能不大動拆卸的盡可能的保持原態,以保留其結構工藝性的最大程度。如不可避免拆卸的,要按照傳統的工藝技法相反的順序依次拆卸。
如裂縫收縫時要依據縫隙的規則修復,是否原拼接處開裂或木質自身干裂。首先要清理裂縫處的塵土和污垢,然后清洗,以便歸縫時膠力的粘合度。歸縫隙時要以縫隙的大小以及位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歸縫方法。歸縫的力度盡量適而可至,以免力度過大對其結構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紋飾雕花部位的補配與修復,如雕飾部位缺失嚴重,可按同時期的其它物件,根據紋飾表達的寓意,以其風格手法將其補配修飾。
家具的包漿處理以及保護,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皮殼,可用一些同材質的特制刮刀或玉石刮刀,對其進行趕壓、捻轉等,去除掉較為有粘附力的污垢,但力度要掌握好,不可力度過大以免產生劃痕。趕壓后在用鬃刷進行干抖拋光,以達到包漿的潤澤光度。
最后也就是燙蠟工藝,燙蠟是為了使家具得到更久的使用和保護。蠟要使用純天然蜂蠟。先將其融化,點布于家具表面,然后施溫勻蠟,待蠟在家具表面形成蠟膜后,在使用蠟起子,對家具進行起蠟,不同位置使用不同的樣制工具。起蠟完成后用蠟布進行趕蠟,以使蠟質均勻,在使用蠟刷子進行抖蠟拋光,拋光后家具的木質及包漿會用極好的潤澤和光澤。
木質家具修復后的使用和放置,不要使用較硬的物件磕碰家具,不可放置窗臺及通風口近的地方,以免開裂變形。要保持室內溫濕度,濕度過大會是造成木質的腐朽,而過于干燥會使家具嚴重收縮變形。
“在大多數人眼中,家具修復無非就是拼拼湊湊、粘粘貼貼的工作而已,其實這是誤解”談起這份工作,關毅頗有心得。他說:“修復宮廷家具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歷史、繪畫、雕刻功底,而且還要掌握-定的物理、化學、美學、材料學等知識。”
“除了上述這些必備的知識外,修復者還需要有超強的耐心、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毅力。”關毅表示,自從參加了宮廷家具修復這項工作之后,就感覺時間經常不夠用,有時忙了一兩天,也未完成巴掌大的一小塊殘損的修復。
不過,關毅說:“雖然工作很瑣碎,但是這畢竟是在與工藝登峰造極的宮廷家具零距離接觸,修復者們心中一個共識:修家具文物不是搞商品生產,不能過于追求效率,要以效果、質量為主,家具的修復實則是傳統文化的重現,馬虎不得。